1、唐朝有一位名叫無盡藏比丘尼,在各地參學(xué)之后,回來見到自家庭院的梅花,終于開悟,她欣喜說道: 2、無盡藏比丘尼,多年訪道開悟后所作這首《悟道詩》,用尋春詠梅來譬喻悟到本來面目,被人稱絕佳禪詩。 3、我們修行求道,好比是在尋找春天,從清晨找到夜晚,可是仍然看不到春天的蹤影。走遍了千山萬水,把鞋子都磨破了,但是春天究竟在哪里呢?心灰意懶之下,回到家里,看到庭院中早開的寒梅,清香四溢,忍不住深深一聞,原來春天早就悄悄地綻開在寒梅枝頭了。 4、《悟道詩》把探索到醒悟的認(rèn)識過程,通俗生動地表現(xiàn)在一幅美麗的意境之中,給人以十分有益的啟示。 5、佛教修心養(yǎng)性,止息專注,漸入悟境。這個過程,不立文字,沒有說教,全靠自己領(lǐng)會。 6、《悟道詩》說明我們追尋人生真理,探求智慧,往往本末倒置,向心外去追求,而不知道向心內(nèi)去尋找。此詩更提示了"心內(nèi)世界"與"心外世界"的差別。 7、常人總以為心外的世界很寬很大,而不知道心內(nèi)的世界更寬更大。佛云:"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";"心生萬法"??梢娢覀兊男牧慷鄬挸?、多廣大。 8、佛經(jīng)上說:"一翳在眼,空花亂墜。"意思是說:就好象眼睛里長了東西,遮蔽了視線,看不見璀璨的陽光,卻反而去責(zé)怪太陽不夠明亮;我們的心眼被不正確的知識見解阻擋了,自以為是,見到的只是亂墜的空花,卻不能看到真實(shí)的狀況。 9、有佛語:"佛在靈山莫遠(yuǎn)求,靈山就在汝心頭;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"佛在哪里?其實(shí),佛就在你的心里。 10、多少修行人為了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,不辭辛苦,苦苦尋覓而不可得,春天到底在哪里? 二、昆明鯉魚去哪里放生 1、著相而求,謬以千里。如果我們對禪的境界有些體悟,去除了對事相的質(zhì)礙,只要是東風(fēng)吹拂的地方,不管紅花也好,紫花也好,不都象征著春天的訊息嗎? 2、等閑識得自性禪,萬紫千紅總是春。 3、如能契入佛法妙諦,層巒疊翠,無一不是諸佛菩薩的精神法身;聲湍鳴澗,都是諸佛菩薩的說法妙音。這就是蘇東坡所謂的"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"的意思。 4、如果我們不去領(lǐng)會,縱然"芒鞋踏遍嶺頭云",也不過是"一瓶一缽垂垂老,千山千水得得來",茫然無得而已。 5、《壇經(jīng)》云:"迷來經(jīng)累劫,悟則剎那間。"迷惑時經(jīng)歷了漫長的時日,覺悟了卻只在頃刻之間。但是,這漫長的尋覓,不是徒勞的,它是成功的積累過程。點(diǎn)點(diǎn)積累,如螢火聚集,光照如炬,洞燭心靈,方能豁然開朗。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(zhì)變的過程,這是一個認(rèn)識升華的飛躍。 6、有人以參禪前后的不同感受來說明悟后的心境。 7、沒有參禪的時候,"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"; 8、參禪的時候,"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"; 9、等到開悟之后再看,仍然是"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",只是生活的內(nèi)涵,品味不一樣了。 10、禪無所不在,處處可以體會,甚至吃飯、睡覺、走路、行進(jìn)之間都有道的存在。能如此體會,春天就不遠(yuǎn)了! 標(biāo)簽: |
瀏覽:993次
個人怎樣放生,怎樣放生功德最大瀏覽:993次
生日放生要念什么經(jīng)文,放生蛇類需要注意些什么瀏覽:992次
放生蝦有什么果報,為什么要放生?放生有什么好處?(宣化上人,妙祥法師)瀏覽:986次
廊坊代放生網(wǎng)站,廊坊把巴西龜放生啦怎么辦,廊坊南京放生聯(lián)盟瀏覽:986次
黑魚能不能放生在河里,市民買龍龜竟是鱷魚龜性兇猛不能輕易放生瀏覽:982次
陜西把貓放生會不會有影響,把貓放生會不會有影響,放生魚苗果報瀏覽:980次
高考放生什么時候放,放生放什么最好?放生一般放什么動物瀏覽:978次
長春代放生網(wǎng)站(長春放生回向姻緣怎么回向)瀏覽:973次